范瑞娟和傅全香版,世称“范傅版”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是迄今流传度最广,传唱最为普及的版本,也是《梁祝》各大版本中最为经典的传世之作。范瑞娟被公认为“活梁山伯”,而热情奔放的傅派祝英台成为了祝英台的代言,赢得了“小九妹”的美誉。
1947年1月12日,当袁雪芬和范瑞娟演出完《洛神》之后,袁雪芬回乡养病,“雪声”宣告第一次的结束。范瑞娟随即邀请傅全香加入,以“雪声”为班底和基本阵容,重组剧社,根据范瑞娟先生回忆,正好看到“东山再起”这个成语,她与傅全香又是满腔热情,于是用了“东山越艺社”作为自己剧团的抬头名称。
1952年傅全香、范瑞娟主演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
“东山再起”,出自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谢安少年既有名声,屡次征辟皆不就,隐居会稽东山,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,累迁中书、司徒等要职,晋室赖以转危为安。”中的典故。公元383年8月,苻坚率大军从长安出发。向南的大路上,烟尘滚滚,浩浩荡荡,整个军队和物质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。过了一个月,苻坚主力到达项城(在今河南沈丘南),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,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,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,前秦水陆两路进军,向江南逼近。这个消息传到建康,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惊慌失措。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,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。谢阁老心里想:论实力硬拼,如鸡蛋碰石头。只有用计谋,以少胜多。他集全部兵力与苻坚以对持之势。从表面上看,拉开了阵势,苻坚军马长途跋涉,晋军以逸待劳,前首,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,后首,谢阁老稳坐会稽东山跟人下棋。(即:会稽郡山阴县(现浙江绍兴)之东山),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,被东晋打得七零八落,大败而逃。淝水一仗,救了东晋,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。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。
谢安是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出身士族,年轻的时候,跟王羲之是好朋友,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,吟诗谈文。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,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,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“东山再起”。
1947年1月,范瑞娟和傅全香在上海明星大戏院成立东山越艺社“。(明星大戏院坐落在上海黄河路上,黄河路在旧上海称为“派克路”,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黄河路301号青岛路口。戏院于1930年10月29日开幕,有将近1000个座位。1945年袁雪芬领衔的”雪声“入驻明星大戏院,越剧史上《祥林嫂》的首演剧场,1946年9月6日周恩来同志也是在明星大戏院观看了《凄凉辽宫月》。
范瑞娟和傅全香的“东山越艺社”拉开了明星大戏院新一轮的越剧明星的风范和风韵。
手机:13056607122
电话:0575-83066997
地址:浙江绍兴嵊州市甘霖镇问越路1号